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旅游信息

北辛遗址

05-05 发布 232 次浏览 旅游信息 信息编号:40

报错/举报

北辛遗址

普宁信息网普宁信息港最新普宁旅游信息信息

北辛遗址,   位于滕州官桥镇北辛村北,薛河旁的高地处。是7000年前一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。1978—1979年间,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官桥镇薛河道旁的北辛村,发现了古代社会遗址。在此获得含碳标本,经放射性同位素测定,距今7300余年,属母系氏族社会趋向繁荣时期。这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,被命名为“北辛文化”。  
   
    北辛文化遗址附近的主要河流为薛河,由东北向西南流往北辛村与其支流(已废弃)相汇合。遗址东、北两面临水,隔河与龙山相望。地处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带,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是古代居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良好地区。遗址东西约500米,南北约100米,面积5万平方米。北辛遗址发现的遗迹,有窖穴和瓮棺葬。窖穴略成椭圆形袋状;瓮棺葬有用两件相对的深腹圆底罐或鼐为葬具。 
   
    遗址中发现的文物,最能反映北辛文化特点的是陶器。陶器均为手制,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。纹饰有窄堆纹、蓖纹、划纹、压划纹等。窄堆纹以数条为一组,组成各种纹饰,颇有特色;蓖纹、划纹、压划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。器形有鼎、釜、罐、钵、碗、盆、壶、支座等,都是这一遗址典型性的器物。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,打制石器数量较少,有敲砸器、盘状器和斧、铲、刀等,制作虽较简单,但器形相当规整,已经定形。磨制石器有铲、刀、镰、磨盘、磨饼、磨棒、凿、匕首等。其中铲的残片居多,在千件以上,呈长方形、长梯形、舌形等几种,器形较大,通体磨光,制作比较精制,有使用痕迹。磨盘呈三角形的为多,矮足的磨盘甚为罕见。用石磨盘加工粮食,解放前的独龙族还在使用,它的形制与北辛遗址发现的相似,骨、角、牙器有镞、鱼镖、鹿角锄、凿、匕、梭形器、针、锥、笄等,都颇具特色。 
   
    北辛遗址的堆积层厚达1.5米以上,反映了当时的居民在这里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。他们以石铲、鹿角锄等工具翻松土地,从事农业生产。这时期的原始农业,已经进入锄耕阶段,出土的生产工具和在一些窖穴底部发现的粟类颗粒,充分说明了农业生产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,也是定居生产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。此外,家畜饲养、狩猎、捕鱼等采集经济也比较发达。手工业生产有了萌芽,出土的骨针、纺轮、陶器上的席纹等,说明以野生纤维和动物毛绒为原料的纺织、缝纫、编织已经出现。制陶处在较原始阶段,器类较简单,手制痕迹比较明显,但却发现了使用单彩的“红顶碗”,为其后东方原始文化中出现的彩陶追溯到了渊源。北辛遗址的发现和“北辛文化”的命名是我国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。1980年,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1年,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官桥镇政府于1992年3月在遗址处建起“北辛文化”遗址纪念碑亭。。普宁旅游信息发布。
更多北辛遗址最新相关信息:

普宁旅游信息 北辛遗址

普宁旅游信息发布平台:http://www.xiaoqukuailian.com/lvyou/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