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周鸿祎的又一个25年

时间:04-08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99

周鸿祎的又一个25年

不同的性格会指向不同的选择。每25年就要重启一遍的周鸿祎,热爱冒险与挑战。作者|丸子 未未 程怡编辑|原野01所有人都在等待周鸿祎的登场。3月29日,北京早晚空气里还带着初春的凉意,中午的阳光却已经暖和起来。距离360总部不远的诺金酒店二层会议厅里,阳光照不进去,但气氛的热烈烘得满场春意盎然,远胜外面暖阳下的春色。在这场名为“2023数字安全与发展高峰论坛”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,周鸿祎卖了个小小的关子:一会有彩蛋,与大语言模型有关。关于等候的默契就此达成。论坛嘉宾们依次发言长达1个小时,但现场没什么人离席。直到下午4点多,当那个熟悉的红色身影重新迈向舞台,掌声和喝彩声混杂在一起响起。几乎所有脑袋都抬了起来,灯光散射在一张张脸庞上,全是希望和好奇的模样。在整个3月,科技圈的焦点都属于AI,更准确地说,属于ChatGPT。诺金酒店,周鸿祎以“one more thing”开场的90分钟彩蛋环节里,ChatGPT 被提到166次。一切早有预兆——他从2月就开始在微博上讨论ChatGPT,进入3月后尤其活跃,最近发布的11条微博中,10条都与人工智能有关。信号逐渐清晰:这波AI浪潮里,周鸿祎要搏一搏。他没理由去当旁观者。360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,从2020年开始持续研究包括类ChatGPT技术在内的AIGC技术。今年2月,360宣布计划尽快推出类ChatGPT技术的demo版产品后,公司股价一度涨停。周鸿祎也不喜欢当跟风者——自传《颠覆者》的书名已经高度概括了这一点。作为创业者的他,在早期获取成功的方式便是:从巨头缝隙中寻找机会,反其道而行之。“在你所从事的业务里面,你去想一想巨头是怎么干的,能不能找到一个空隙点,跟别人做得不一样——哪怕只有一点点不一样。”在《创业邦》2013年的一篇采访中,周鸿祎谈到自己反向操作的经验,比如,关于杀毒软件的生意,一般的竞争操作是降价,“这叫改良,但我彻底不要钱,这就变成了颠覆”。“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免费杀毒会带来这么巨大的颠覆效果”,如果说,这是属于年轻创业者误打误撞的成功,那么,10年后,当周鸿祎站在诺金酒店二层的舞台上,与同事配合展示360 AI的demo时,他的内心已经充满笃定。只是,狂妄被藏进红衫之中,52岁的周鸿祎难得展现出谦虚的一面:“我是ChatGPT在中国的布道师……这里面更深的技术我也不太懂”;“全球最聪明的100个人,拿了一百亿美金,干了7年做出来的东西,我们学习俩月就能赶上来?”他还反复打着预防针,请大家对360 AI在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“胡说八道”多多包容,毕竟,它只相当于一个还没足月的、没有取得准生证和正式名字的孩子,当天只是“抱出来让大家瞧瞧”。但野心依然不时地旁逸斜出。比如忍不住强调“我们是现场演示,不是录视频”——现场观众默契地报之以笑声。在稍早些时候的一场个人直播里,他提到360 AI业务的“两翼齐飞”计划:一方面,继续全力自研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,造自己的“发动机”,一方面,占据场景做产品,尽快推出相关产品服务。等到现身于“未满月小孩见面会”时,他已经给出了三个细化的战略场景: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To C场景、日活超过1亿的360浏览器、面向中小企业垂直SaaS化应用——这都是360过往积累颇深、且可以进行AI升级的优势领域。02周鸿祎对产品本质的判断向来值得相信。2008年,Google推出Chrome,跟微软的 IE 抢市场份额。当时在科技圈外无甚名气的周鸿祎便点评道:Chrome决不仅仅着眼于浏览器市场本身,而是要做网络开发平台。它的技术架构,可以把很多WEB应用的界面和使用体验变成跟本地软件几乎一样。在他看来,Google要与微软竞争,无需像后者那样做一套自己的桌面操作系统。要改变用户的固有习惯是很难的,更高级的办法,是直奔源头,让开发者不再依赖微软操作系统,改用Chrome 开发越来越多的Web应用。一旦Chrome变成一个底层,谁还需要在Windows本地使用呢?15年之后再回看这段分析,不难得出结论:周鸿祎很擅长提炼产品本质逻辑。就像他对ChatGPT的简短评价:ChatGPT把复杂的人工智能变成了云服务——尽管当下几乎人人都在谈论ChatGPT,但如此言简意赅直击商业本质的评价,并不多见。1986年,16岁的周鸿祎在学校接触到电脑,没过多久,就开始用父亲单位的IBM电脑编写小程序。后来,他自诩一流的产品经理,说马云比他懂管理,他比马云懂技术。只是,相比那些由诸多专业术语组装而成的产品分析,显然,更具攻击性的话语,才更适合被传播,慢慢地,人们选择性地记住了一些,同时也忘记了一些。某种程度上,周鸿祎是被“红衣教主”标签耽误的产品经理。他同样擅长捕捉时代的机遇。1995年,25岁的周鸿祎从西安交通大学读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,获得硕士学位。之后的25年,他创业、做雅虎中国的总裁、IDG的投资合伙人、再创业掌管奇虎360,几乎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脉搏之上。世纪之初,他做出一个叫做3721的工具,网友可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直接输入中文,然后登陆相应的网站,仅仅3年就实现盈利,2004年卖给雅虎时,他成功套现1.2亿美元,并入职成为雅虎中国总裁,做了一搜,接触到搜索产品。当然,让他真正一举出名的,还是奇虎360的免费杀毒软件。PC互联网时代,几乎每一台电脑都会安装奇虎360杀毒软件。不过,那只活跃的小老虎最终引发了3Q大战,浓厚硝烟中,周鸿祎惊险脱身,继而带领360赴美上市。当360市值突破百亿美元时,巨头的光环在他身后闪闪发亮。那是属于PC互联网与周鸿祎的黄金时代。从桌面到浏览器,PC时代的重要流量入口,360都没有落下。2013年春天,360搬离了四环外通惠河畔的老工业园区,几栋互相连接的灰色大楼盘踞在酒仙桥路东侧,并直接加剧了大山子一带的交通拥堵。这里成为360的新总部所在地。只是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,360在竞争主场的存在感逐渐弱了。从手机、智能硬件到直播、短视频,360都有涉猎,但都没能复制PC互联网时代的成就。在智能硬件领域,360的电话手表、智能摄像头都取得了很高的市场认可度,但是这些品类跟手机相比,用户数量、粘性和生态搭建等,都不在一个量级。移动互联网时代还产生了周鸿祎创业20余年的最大遗憾:没能在360孵化出“今日头条”。早在2005年的时候,周鸿祎就想做一种新的搜索引擎,区别于主流的关键词搜索,形式类似“推荐引擎”或“发现引擎”。后来,因为专注在安全赛道,推荐引擎的方向被搁置。然后,今日头条出现了。周鸿祎的遗憾,后来转化变成了360与今日头条之间的投资关系。在投资机构DST的介绍下,360投资了字节跳动的B轮,后来售出后也获得了不错的回报。如果仅从战绩来看,周鸿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有收获的。他收获了市值20多亿港元的花房集团,转型政企安全业务之后,踏踏实实把360做成了一家一年上百亿收入、几十亿利润的企业。相比那些高举高打的互联网同行,360站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边缘,却也因此行走稳健。但对于周鸿祎,这份成绩单还不够。他太早就品尝过巨大成功的味道,早已过了为追逐财富而兴奋的时期。就像一位技术精湛的冲浪者,永远需要在更激越的浪潮中起跳、落下,感受多巴胺分泌的快乐。然后,他等到了AI。032022年8月,周鸿祎穿着标志性的红衣在攀岩馆练习攀登。他不断向上抬头,寻找着下一个着力点,锁定目标后,奋力一蹬,完成了动作,人也随之升高,更加接近顶峰。台下掌声响起,鼓掌的是俞敏洪和攀岩教练,场外还有500万观众在观看直播。在国际主流攀登等级中,周鸿祎攀登的这条绿色路线被定义为5.11a,即有难度。他最终没能登顶,摔下来后,站起身,拍拍手上的滑石粉表示:下次再来试一试。攀岩,直到找到那条攀不上去的线路,作为下次练习的挑战。周鸿祎在学习攀登几个月后产生的这条感悟,更多来自他的人生经验。周鸿祎总在挑战。比如50岁后学习了攀岩、在2022年开始直播,畅想过在直播间卖自己投资的汽车哪吒,以及从2015年后,对AI浪潮的不断拥抱。当中年男人在社交媒体中的形象越来越被固化时,他似乎活在了标签之外。周鸿祎有自己的一套时间观。他把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25年,主题也由此明晰:第1个25年用于求学,他去西安交大完成了本硕连读,学的是90年代刚刚兴起的计算机;第2个25年用于追求世俗的成功,他创立了3721,去了外企雅虎担任中国区总裁,再成为360的掌门人,召集大量的“白帽黑客”,做出了中国最重要的网络安全公司,抵挡虚拟世界中的刀光剑影;第3个25年,属于壮年和中年,生活和事业逐渐平衡,拥有了可进可退的自由。于是,他成为社交平台里的“红衣大叔周鸿祎”,直播陪粉丝唠唠嗑;在公司附近搞攀岩馆,拉着相熟的朋友们每周练习两次。他的新书《超越好奇》也马上就要上架开售,这是上一本自传《颠覆者》的续写,也是关于他第3个25年的呈现。图:360投入超过200万奖金悬赏白帽黑客为360产品找漏洞当然,他也会在AI浪潮掀起新高时,一跃而起,奋身投入其中。对于52岁的周鸿祎,一切不过刚刚开始。他坦荡地站在时间标记出来的新起点。“我站在这里心里祈祷不要断线,不要超时,不要出错。”在诺金酒店那场活动中,结束了demo展示的周鸿祎承认了自己的紧张。那场展示最终还算流畅,但并不完美,好几个答案都被提问者周鸿祎要求“再回答一遍”,他也不得不多次解释:它还没满月。诚恳沟通,管理预期,这位在安全行业沉浸数十年的企业家,显然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。不同的性格会指向不同的选择。每25年就要重启一遍的周鸿祎,热爱冒险与挑战。相比稳妥的录屏展示,显然,现场演示才更可能展示产品最真实的一面——尽管其中也包含着无数的不确定性,稍有不慎,还有被全网嘲笑的风险。但没办法,AI带来的颠覆式创新机会,已经让他蠢蠢欲动。那场90分钟的见面会结束时,会场门口,一位360工作人员在面带歉意地拍拍一位媒体人士的肩膀:抱歉,今天时间有点久,没办法,老板讲嗨了。对方笑着摆摆手:没关系,值了。下午5点,人流逐渐涌向电梯间,关于周鸿祎和AI的讨论依然热烈。人们说着,走着,延续着刚才会场里的激荡与希望。这只是北京春天的一个普通下午,刚刚被AI知识洗礼过的人们,在这个傍晚的要务依然是,如何穿越拥堵的北京晚高峰,顺利去到下一站。但有些改变的种子已经被激活,对于坐在会场或者直播间屏幕前的一些人,一些灵感被点亮,一些兴趣被点燃,这个下午,或许也就成了无数个新故事的起点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